2019年2月11日 星期一

釋『勝義菩提心的修持』


※釋『勝義菩提心的修持』※
~十七世大寶法王教授《佛子行三十七頌》(22)3~5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dBOXTb2Kd6c

世俗菩提心和勝義菩提心兩者最主要差別,在於「所緣對象不同」,世俗菩提心所緣對象者是世俗名言法,勝義菩提心所緣者是勝義法性、也就是實相。平常我們常會說,要發起菩提心,主要說的就是世俗菩提心。勝義菩提心昨天提到過,就是指「了悟空性的智慧」,只是名稱上被稱為菩提心,但其實並不屬於菩提心,主要是指了悟空性的智慧。

在觀修勝義菩提心時,如同觀修世俗菩提心一般,也分為兩部分:
(一)座中(座上):主要觀修「離戲、無執」;
(二)後得(座下):主要觀修於貪瞋對境上斷除實執。

※(一)座上:定中禪修勝義菩提心

22. 座上修離戲:

諸所顯現唯自心,心體本離戲論邊,
知已當於二取相,不作意是佛子行。(22)

此處是指觀修勝義菩提心時,要在定中觀修「離戲、無執」。第22偈談的是觀修勝義菩提心時,在定中時要做的修持。

我們一般人、世俗凡夫,都會覺得我們現在所經驗的、所謂「外境」的這一切,都好像真實存在一樣;而能執著的「我們本身」,也好像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個體。但這個偈文在告訴我們,這一切顯現的萬法,其實都是我們心所造作,我們所經歷的一切境,都並非真實存在。

這個偈文第一句,就將焦點放於「境」上,一切對境、顯現,都是我們心所造作。第二句談到能安立、造作的「心」,也並非真實存在。

因此這兩句在說,「境」與「心」所攝的一切萬法,都不真實存在。當我們瞭解「萬法為空」的道理時,就瞭解到「所執境」和「能執心」都不真實存在,因此安住在不造作、如同虛空一般的離戲中,這就是一位菩薩、佛子應當觀修勝義菩提心、或說觀修空性的方式。

《佛子行三十七頌》的作者無著賢菩薩,也在其他著作中提到,佛子在修持勝義菩提心時,就要無散地安住於離戲的自性當中。換句話說,不論境或心總攝的萬法,本質都是空性,都是遠離戲論,我們安住於其中而不作意,就是「於定中修持勝義菩提心」。

我們噶舉從梅紀巴大師傳承至今的大手印法門,也被稱為「不作意法門」,梵文是「阿瑪那司嘎惹」,「阿」的意思是空性,「瑪那司嘎」是作意,所以從梵文來看,意思就是「作意於空性」。總之,「不作意法門」是比較常聽到的,但其實和「作意於空性法門」可以說是一樣的意思。

因此蔣巴桑波大師在〈金剛總持祈請文〉中也提到:「教云毋逸即是修正行,隨顯即悟體性自如如,住於任運『無整』之行者,修行遠離妄心祈加持。」「不作意的修持」,意思是對於事物的實際狀況,不要試著去改變或者判斷它是或不是,只是寬坦放鬆地安住於事物本來的實相上即可,這就是勝義菩提心的修持。

「住於任運無整之行者」,「任運無整」就是無整、不造作的意思。
2018年法王噶瑪巴紐約「佛子行」課程_系列五之三
主講上師:第十七世法王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
時間:2018530日(三)上午10:30-12:30
地點:美國紐約河濱大教堂(The Riverside Church in the city of New York)
藏譯中:堪布羅卓丹傑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dBOXTb2Kd6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