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2月12日 星期二

布施的重點在於施捨之心


布施的重點在於施捨之心
~十七世大寶法王教授《佛子行三十七頌》(24)3~5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dBOXTb2Kd6c

■三,菩提心學處
第三大類談到「菩提心學處」,主要有五大類,第一類為六度、六波羅蜜的修持:
25. 布施:(25)
求覺尚需捨自身,何況一切身外物,
故於身財盡捨卻,不望報是佛子行。
26. 持戒:
無戒自利尚不成,欲成他利豈可能,
故於三有不希求 勤護戒是佛子行。
27. 忍辱:
欲享福善諸佛子,應觀怨家如寶藏,
於諸眾生捨怨心,修安忍是佛子行。
28. 精進:
唯求自利二乘人,猶見勤如救頭燃,
為利眾生啟德源,發精進佛是子行。

29. 禪定:
甚深禪定生慧觀,能盡除滅諸煩惱,
知已應離四無色,修靜慮是佛子行。
30. 智慧:
無慧善導前五度,正等覺佛不能成,
故具方便離三輪 修智慧是佛子行。

■布施:離貪、無執,就是圓滿布施

25偈提到的是無貪離執,偈文文字上並不特別困難,但難在實踐上。
舉例來說,給人食物、給人衣服、給無家可歸者房屋住,就是布施嗎?布施不是外在形式上的作為,『布施精髓在於一念施捨之心』,而引導出的言行,因此『重點在於施捨之心』。

噶當派大師恭巴瓦曾說過:「布施精髓在於無貪無執。」格西夏惹瓦也說過:「我不會對你說布施功德,我要說的是貪執過患。」這都在告訴我們『放下、無執』之心,才是布施的精髓所在。

很多人在做布施時,是想著「布施利益很大」等等,心專注於「自己會得到什麼利益」,這根本不是真實的布施;因為真實布施是『離開貪執』,能夠放下。如果不是這樣,反而一切布施都是為一己之私、今生來世之利等等,這樣只會越布施、越執著。

因此夏惹瓦大師說:「我不會和你們說布施的利益,而是說貪執的過患。」因為講太多利益,讓很多人會執著布施利益而去布施,這樣反而不好。圓滿的布施波羅蜜,是指內心的無執無貪,並不是給予一切就是布施,因為你不可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。總而言之,當自己的內心遠離了貪執,就是圓滿了布施。

主講上師:第十七世法王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
時間:2018530日(三)上午10:30-12:30
地點:美國紐約河濱大教堂(The Riverside Church in the city of New York)
藏譯中:堪布羅卓丹傑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dBOXTb2Kd6c